拾柒號公告
俳句練習中,人物側寫中,粉絲團"再生設計">ただいま放送中,圖書館中,發呆。
「看起來半調子的文學,才是詩的必備條件啊」by 翁鬧
我的情郎必定前來相會,她繼續在跳,多麼悅耳的歌聲吶,婉轉成了紛擾的哀傷。


以驚悚低語走動夢境
電暖爐溫度恰恰呼喚出幽冥與之交錯
呼應的呼吸
是靈魂的序幕亦是終曲
隱性猜臆
生前不斷移位的印象

文章標籤

文十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矜持五秒鐘
凝視五秒鐘
花就開了
如果談情說愛與擇偶本能無關。

在血清素中結合
在節拍中迷惘
以環境變數做為爭吵注意事項

文章標籤

文十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戴上英雄的一千種面具
也看不見導師、信使與
變形的戀人。
英雄的愛情趣味,
理當屬於變形者:
(兄弟情也是)

文章標籤

文十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串聯佔領空屋>夏宇

每500公尺一家便利商店賣餐點和咖啡電池垃圾袋
訂火車票促銷演唱會坐擁塑化飲料冷凍食物
洗衣快遞繳交稅金罰款隨時都可以
宣布獨立你甚至不用過馬路也可以成為
一名嚴格的末世論信徒一夕之間在角落商家騎樓貼滿

文章標籤

文十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醒報記者劉運綜合報導】

美國學者發現,當人們能體會故事書或小說中的人物角色,常會下意識的模仿人物角色的行為。如果讀者在人物角色中看到與自己相似的特質,更可以認同故事人物的想法及行為。學者指出,人格特質的相似處必需要在故事前段指涉,才能讓讀者更可以與故事角色做連結。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心理學助理教授Lisa Libby與達特茅斯學院的博士後研究學者Geoff Kaufman做了一連串6個測驗,對500個人進行調查。他們發現,讀者對於與自己有類似特質的故事角色,比較容易感受到角色的感覺、想法、觀念及內在反應,且將此現象稱為「經驗取用」(experience-taking)。

此研究在《個性及社會心理學》期刊發表:當人們在閱讀時,如果在一個角色的世界中「失去自己」,可能會改變自己行為及想法,來與那個故事人物相對應。研究顯示,故事中第一人稱的描述法可暫時性的改變讀者看世界、自己及其它社會團體的方法。

在其中一個研究裡,Kaufman及Libby發現,如果當讀者非常認同某人物角色,且看到該人物角色克服許多困難,相較於閱讀不同故事的人,此類讀者比較可能在幾天後去真正投票。他們還發現,在故事前頭就指出與讀者相似的性格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故事在前頭顯現角色與讀者的性格差異,這會讓讀者更難體會故事人物的感受。在其中一個實驗裡,研究人員讓70位異性戀者閱讀一同性戀相關故事,他們發現,若是在故事前頭就指出角色的性傾向,讀者會比較難認同該角色的想法及感覺。

http://www.anntw.com/awakening/news_center/show.php?itemid=31081

--

文章標籤

文十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二章  結構的藍圖

結構:

在生活故事的洪流中,作家必須作出選擇:虛構的世界並不是白日夢,而是一個血汗工廠,我們在裡面辛勤地勞作,挑揀浩如煙海的素材,來剪裁成一部影片。

    有人在尋找人物,有人在尋找動作或紛爭,或許心情、意象、對話。但是,沒有一個要素其本身便能夠構建成一個故事。一部電影並不僅僅是若干個瞬間的衝突或活動、人物個性或情感、機智的談話或象徵。作家尋找的是事件,因為一個事件包含了以上的一切,甚至更多。

    結構是對人物生活故事中一系列事件的選擇,這種選擇將事件組合成一個具有目標意義的序列,以激發特定而具體的情感,並表達一種特定而具體的人生觀。

事件或者是人為的,或者能夠影響到人,這樣便勾畫出了人物;

事件必須發生在場景之中,於是便生出影像、動作和對白;

文章標籤

文十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鋼圈獄>

我恆綿的鐵圍
緊著妳
張力保滿的事業,
調整觀賞弧線
積極又被動的那一面
免於焦點不平等條約。

文章標籤

文十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上帝的走廊,擠滿該隱的後裔
「這次輪到你排隊了,哥哥。」

 


文章標籤

文十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卵子成熟前,
掀起了妳的蓋頭來。
「慢吞吞的。」妳說,
我卻只能蓋起頭。


文章標籤

文十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