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卡爾維諾的遺作,也有中文版了。為什麼上帝沒讓他寫成視覺篇與與觸覺篇呢?


書寫嗅、味、聽覺 卡爾維諾遺作引進

2011-07-04 中國時報 【林欣誼/台北報導】

 廿世紀重要小說家卡爾維諾生前最後一部作品,嘗試以小說呈現人類「五感」,但小說來不及完成,他便在一九八五年因腦溢血辭世,已完成的嗅、味、聽覺三個篇章《名字,鼻子》、《在美洲虎太陽下》、《傾聽的國王》,他逝世隔年集結成《在美洲虎太陽下》出版,台灣近日引進。

 

 從五○年代開始寫作的卡爾維諾著有《看不見的城市》、《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不存在的騎士》等經典作,他曾著迷於符號學,也曾被歸為後現代小說家,但不論被如何定義,他始終致力拓展小說敘述的可能性。卡爾維諾也被稱為幻想大師,因為他筆下有科幻離奇的想像、現代文明的疏離、虛構與真實的探索。

 

 德國小說家徐四金一九八五年出版的《香水》,為公認描寫嗅覺的代表作。早在一九七二年,卡爾維諾便以短篇《名字,鼻子》出神入化演繹嗅覺,描繪一個精於嗅覺的風流音樂家尋找女人香的歷程。他歌頌氣味:「一切都在鼻子裡,鼻子就是全世界。」他描寫氣味:「一團柔軟的雲霧橫飛直撲我鼻子而來,我彷彿吸入了一隻老虎的靈魂。」最後以瓦斯漏氣美麗而又詭奇的死亡之景,留下驚嘆結尾。

 

 《在美洲虎太陽下》描寫在墨西哥度假的夫妻,沈浸在充滿香料的異國食物及活人獻祭的馬雅古文明想像,更將極致的味覺享受連結到渴望將對方吞下的愛欲。《傾聽的國王》刻畫不安的國王為監聽大眾而不敢離開王位,卻被女子的歌聲吸引,充滿寓言色彩。

 

 書中還收錄卡爾維諾一段迷人的話:「我寫這本書的困難處在於我的嗅覺不太發達,聽覺不夠專注,我不是老饕,我的觸覺很不敏感,而且我還有近視眼…不過這次跟以往一樣,我的目的不在於寫書,而是改變我自己,我想這應該是每個人類行為的目標吧。

 

 他自陳寫作的動力往往不是來自真實經驗,而是「某個你很想認識並擁有,而你卻沒有或遺漏掉的東西。」他能以語言實驗,突破小說的疆域,便因為他相信,「話語的另一面有某個東西敲打著監獄的牆壁,想要掙脫沉默跳出來,試圖透過言語說點什麼。」

arrow
arrow

    文十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