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1/14  聯合報,葉覆鹿同學的文章,得獎得到算不清楚有幾個的人才能了解的真相。

文學獎帶給上一世代的作家榮耀,而給這個世代的新人們謙遜,或必須的謙遜……

我們這一代寫作者
都變成優秀的靈肉分離者

我們這一代寫作者都變成優秀的靈肉分離者,遇到他人投文問好壞,慣見的修辭是,這是篇很好的文章,但它不是會得文學獎的文章。或者是,這是很好的文學獎作品,但這不是我喜歡的那種好作品。我不知道這套乾濕分離的標準是什麼時候建立的,配合這套說詞的現象還包括,前世代的作家會在出版品作者欄位最後一行寫「曾獲得×××文學獎、○○○文學獎」,如今新一代書寫者自我介紹,提起最多次的文學獎名稱則叫「若干」。這至少暗示了三層意思,第一,有太多文學獎可以得。第二,我得過太多文學獎。第三,無論是獎多還是我領得多,這都不值得提,也可能是這不好意思提。所以文學獎帶給上一世代的作家榮耀,而給這個世代的新人們謙遜,或必須的謙遜。當人們說某某「獲得很多文學獎」,在現此時簡直像是句髒話,這是人生第二慘的事情──第一慘則是發現文學獎獎金要被課徵高額稅率時──雖然我知道如果這是髒話,很多人甘願被羞辱,且要多羞辱幾次才好。但別忘了我們是成功的靈肉分離者,相應台詞該是「雖然我的身體弄髒了,但我的靈魂還是純潔的」,我覺得這是文學獎送給我輩創作者最好的禮物,它予我們榮耀,又添生活上實質補助,最後猶然讓我們道成肉身,從這具過度肥大、延伸出太多末梢組織的身體裡脫胎一躍,以高姿態的厭棄完成對它的承繼,那和永遠追隨它侍奉它剛好立於兩個極端,卻都是我們這世代的常態。

基於某種得獎準則,標新立異,反言正說才能吸引評審眼光,首先我想為文學獎辯解一下。是的,別再怪文學獎了。它只是一個制度,被樹立起來是為了成為一個標竿,但很多人把它視為稻草人,只注意到周旁因此竄出黑色的不是那麼好看的烏鴉。也別怪評審選出爛作品了。他們不過是在封閉的有限選擇中試圖淘選出彼此都可以接受的。也許你可以埋怨他們沒勇氣,沒有更多勇氣給那些未曾體驗、尚無法想像和命名的他人經驗與情感一個機會,但沒有勇氣不會影響審美,只是讓審美顯得安全而保守。當然,別多苛責參賽者,縱然部分投稿者為文造情、虛構人生經驗、文章公式化,同於某資深評審的觀察:多數參賽者為得獎「喪失了初衷」,是沒有心的創作者;但說到底,你別選他們不就沒事了,沒理由把別人高高捧起是為了讓他重重跌下。照這樣看來,稻草人、失去勇氣的獅子和沒有心的鐵皮人,再添上我這般汪汪吠旁邊喊燒的小狗,就夠湊一桌麻將去綠野仙蹤了。走在無止盡的黃磚道上,我不是要說這是個集體共業,而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是不可能還原一具完好的身體,它必須從整體和其連動性上被檢視。

我確然無法在這樣的篇幅內作出針砭或建言,事實上也無須如此,我只能說說自己參加的經驗,之於文學,或者說文學獎,我的父母分別送了我兩樣禮物。

爸爸給了我死,媽媽給我餘生

在我最初的寫作生涯裡,當沒什麼可寫的時候,我的爸爸便需要捐出他自己。他在幾篇文章裡跟著換了幾次職業,從乩童到拾荒者,焊接工到捕鯨人,人生經常和該篇文章一起結束(有些比較慘在文章一開始就結束了),那可真是琳琅滿目的死亡風景,刀削火砍,車禍船難,我盡責的在字裡行間送他最後一程,又要趕在剪報或雜誌寄到家前算時間趕回去攔住這虛構的訃文。那時我一直覺得拿這些獎金像是爸爸留下的遺產。直到有一天,很幸運的,文章又得獎了,更幸運的是,這回文章裡的爸爸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我想,這回就不用攔了吧,想不到,我爸爸卻攔住了我,他拿著剪報先恭喜我獲此殊榮,然後用一副怪罪自己的表情說:「兒子啊,如果這回我又死了,你的名次會不會比較高?」

我研究所畢業後,決心成為一名寫作者。當我這樣說,我媽媽背對著我,想了想,幽幽回道:「那我想,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好好的活著,活得久一點,用退休金養自己,別去花你的錢。你可以去找份職業養自己。如果你過得不好,你還可以回來家裡寫。爸爸媽媽多活一天,有能力照顧你,你就可以開開心心的,多寫一天。」

我的爸爸給了我死,我的媽媽給我餘生。愛與死與新生,這恰好是文學恆久的主題。我還沒寫出恰適能表達這些主題的作品,但他們倒在我的人生中真實的體現了。

我想追求更困難的事情

我媽媽想像作家生活的困境其實沒有離真實太遠。從投資報酬率來看,文學獎應該是一個起點,是一個讓大家看見自己的快捷道路,是一次在技藝上練兵從而受大眾認可的受勳,但在很多時候,它變成一個終點。不少人的終點往往就止於文學獎,以獲獎為要務。且一止再止。一獲再獲。七擒孟獲。我完全能理解這樣的心態,畢竟一篇得獎文章能掙五萬十萬五十萬,但辛辛苦苦寫一本書,可能只有兩三萬,你會作怎樣選擇?我們活在一個更嚴峻的現實環境裡,我佩服那些捨下文學獎的人,因為那顯現的是一種抵抗誘惑的決心。我也能理解那些專注於文學獎的人,事實是,當你嫻熟於投稿文學獎,在字數的限制、主題的控管訓練之下,你很容易便能發現某些技法或體例能有效於此一字數內完成較其他寫法更高水準的演出。例如我曾經做過的,領活著的遺產,讓父親做角色扮演,並在文章中死去,藉此編織戲劇化橋段,於死與生的時差間張演傷害、遺憾與愛的小劇場。又例如,借物喻托,以此一物為文章主體意象或隱喻,此物可以是被是枕,是牙齒是腹肌,是武俠片是KTV,從而舉人生舉家庭種種事例與之搭配,或對應或對比,發展出物我兩相成,也兩相乘所以無限大的精美宇宙。這些寫法都沒有不好,它很經濟,在最少的字數內可以製造最大的寓意,且能幫你拚經濟。但一直寫,這叫「自我重複」。別人也寫,這就叫「俗」。「自我重複」沒什麼不好,「俗」也沒什麼不好,但「自我重複」久了,就會成為一種習慣,「俗」久了,眾而從之,那就是一種獎的體例之成形。有了體例也沒什麼不好,但如果窮究精力就只能寫這些,那我們可真的是領文學的遺產了,只是這回還賭上自己的創作生涯。在我的信仰中,文學語言與文學性乃基於某種同中求異的獨特性。所以這篇文章不會讓事情這麼剛好,我不是因為我爸爸發現自己老被我寫死,就因此不再生造故事投稿或參獎,也不會因為媽媽擔憂我的生計,就回鍋投入文學獎。如果文學僅止如此,是可以歸納的小準則小撇步小公式與體例,那這一切不是太簡單了嗎?我無意攻擊或讚美文學獎,也無意要人適可而止或大舉入侵文學獎,只是,就現階段的自己而言,我想追求更困難的事情。那樣的困難包括,捨棄所有已知的可能,偏離便捷的道路。我的勇氣只有這一點點,但希望那足夠讓我的爸爸繼續活下去,讓我媽媽的餘生長一點,讓昨天的我死去,也許他人將不再識得或予以讚美,但至少我是扎扎實實為自己留下一點不同於他人的什麼,縱然是負債。



全文網址: 活著的遺產──我的文學獎意見 | 聯副‧創作 | 閱讀藝文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READING/X5/7496899.shtml#ixzz2CoRL1avr 
Power By udn.com

arrow
arrow

    文十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