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俳的來歷與寫法

 

漢俳的來歷

漢俳是仿照日本俳句的形式,以中文創作的韻文,是五四新文化運動後,中日文化交流的產物。 最初的漢俳是依照日本俳句句式翻譯的作品,後來再出現直接用中文創作的漢俳。中日邦交正常化後,兩國的學者、詩人交往頻繁,促進兩國文化交流,亦讓更多中國人認識到俳句。 1980年5月30日,中日友好協會首次接待“日本俳人協會訪華團”。 趙樸初詩興勃發,參照日本俳句十七音,依照中國傳統詩歌創作的聲法、韻法、律法等特點寫了三首短詩,就是中國詩歌史上的第一組漢俳。 1981年4月,林林和袁鷹應日本俳人協會之邀訪問日本,在日本《俳句》雜誌上發表《架起俳句與漢俳的橋樑》一文,“漢俳”亦隨之定名,正式成為一種韻文體裁。 1982年5月9日《人民日報》也發表了趙樸初、鍾敬文等人的漢徘,引起當時的中國詩壇注目。 2005年3月23日,中國漢俳學會成立,現有漢俳刊物《漢俳詩人》。


漢俳的形式

  漢俳分三句,共十七字,為“五、七、五”的體制。 句子節奏參照五言和七言近體詩,五字句的節奏一般為二三式、三二式、一四式;七言句的節奏一般為二五式、三四式、四三式,個別的還有一六式等。 分自由體和格律體兩種。


自由體

自由體又稱散體、新詩體,即無任何平仄和押韻規定,可用白話文寫作,近似新詩。


格律體

格律體規定平仄和押韻,每句自由選擇格律詩的平仄規律來完成。 即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 近似詞的小令。

五字句的平仄規律有四種:

① 平平仄仄平

② 平平平仄仄

③ 仄仄平平仄

④ 仄仄仄平平

 

七字句的平仄規律也只有四種:

① 仄仄平平仄仄平

② 仄仄平平平仄仄

③ 平平仄仄平平仄

④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七字句的四種平仄規律,各自去掉前面兩字,就是五字句的平仄規律


漢俳是不整齊的“五、七、五”三個長短句組成的,不存在像律詩那樣做到上下句“粘對”,漢俳的各句,選用哪種規律的平仄句,也是沒有限制的。 所以,寫作格律體的漢俳,比寫格律詩還是寬鬆多了。

關於押韻,押韻可以是三句全押、首尾押韻和後兩句押韻,可押平韻或仄韻。 押韻選用古韻或者選用新韻都可以,但不要古、新兩韻混用。 押平聲韻,也可押仄聲韻。

漢俳可以一題連寫,也可以寫成組詩。 連寫,是指一個題目下面,用“五、七、五”為一組連續寫下去。

組詩即在一個總題目下面,有兩首或兩首以上有小題目的同屬性的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文十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