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柒號公告
俳句練習中,人物側寫中,粉絲團"再生設計">ただいま放送中,圖書館中,發呆。
「看起來半調子的文學,才是詩的必備條件啊」by 翁鬧
我的情郎必定前來相會,她繼續在跳,多麼悅耳的歌聲吶,婉轉成了紛擾的哀傷。
murmur by 玩具男孩十七號 (toyboy17)

文十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陸線上遊戲市值逾1千5百億

2011/03/15


(中央社台北15日電)中國大陸文化部發布報告指出,大陸線上遊戲市場規模去年持續成長,達人民幣349億元(新台幣1576億元),較2009年成長26.2%;遊戲登錄人數則達1.2億人,較2009年成長逾37%。

 

新華社報導,文化部日前完成「2010中國網絡遊戲市場年度報告」,得出上述數字。

文十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時間旅行」不是夢! 強子對撞機是實現關鍵

 

記者朱錦華/綜合報導

 

一直以來「時間旅行」都只是科幻小說裡的「紙上談兵」。但科學家近日宣布,「時間旅行」不是夢。位於日內瓦地下17英哩長的大型強子對撞機(Large Hadron Collider,簡稱LHC),可能就是實現的關鍵。

 

這一派科學家的理論認為,上述世界上最大的粒子加速器是可能有能力釋放出「希格斯單一粒子」(Higgs singlet,一種碰撞時產生的粒子)的。 這項讓人難以置信的理論認為,它們將從另一個空間進入,然而要實現此一夢想,目前仍然面臨一些障礙。

文十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murmur by 玩具男孩十七號 (toyboy17)
  • 十七號剛從北京回來,作業大爆炸啦!<忘八者說>4月12日開始恢復更新!
    請網路上的各位讀者們繼續支持十七號唷~
    2011/03/16 00:48發表迴響

文十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murmur by 玩具男孩十七號 (toyboy17)
  • 又趕連載又趕作業...肩膀好痛阿! 本周<壹-5>寫的不盡理想...會補完的
    2011/03/02 16:42發表迴響

文十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漢俳的來歷與寫法

 

漢俳的來歷

漢俳是仿照日本俳句的形式,以中文創作的韻文,是五四新文化運動後,中日文化交流的產物。 最初的漢俳是依照日本俳句句式翻譯的作品,後來再出現直接用中文創作的漢俳。中日邦交正常化後,兩國的學者、詩人交往頻繁,促進兩國文化交流,亦讓更多中國人認識到俳句。 1980年5月30日,中日友好協會首次接待“日本俳人協會訪華團”。 趙樸初詩興勃發,參照日本俳句十七音,依照中國傳統詩歌創作的聲法、韻法、律法等特點寫了三首短詩,就是中國詩歌史上的第一組漢俳。 1981年4月,林林和袁鷹應日本俳人協會之邀訪問日本,在日本《俳句》雜誌上發表《架起俳句與漢俳的橋樑》一文,“漢俳”亦隨之定名,正式成為一種韻文體裁。 1982年5月9日《人民日報》也發表了趙樸初、鍾敬文等人的漢徘,引起當時的中國詩壇注目。 2005年3月23日,中國漢俳學會成立,現有漢俳刊物《漢俳詩人》。


漢俳的形式

文十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murmur by 玩具男孩十七號 (toyboy17)

文十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若是告訴你,早在日據時代(1937),台灣就已經有小說家把現代主義文學的意識流手法玩得淋漓盡致,你會不會吃一驚呢?

    至少拾柒號是很吃驚,恭敬地去國家圖書館調閱這位八十年前就搞前衛的先驅來讀。

    各種風格都有可觀之處,<音樂鐘>的清新純愛想望、<天亮前的愛情故事>頹廢耽溺自剖,<殘雪>愛情與國族的譬喻;寫實的幾篇著實讓人哀傷,取名羅漢腳的少年,他眼中的員林究竟如何呢?

    翁鬧是彰化社頭人,留學日本後發生的異國姊弟戀倍受指責,分手後沒多久就過世了,年方三十四,幻影之人消逝在異鄉異國戀對漂浪的翁鬧一定是幸福的吧?即使許多當時身邊友人不看好,盡是不切實際的批評,說他的行為是幻影(其實干他們屁事?),因為殖民地的男人怎麼可能跟宗主國的女人有好結果呢?這些傢伙實在連文友都稱不上。即使愛情光芒只有短暫的綻放,拾柒號相信,幻影之人的愛情意識流,絕不是幻影,必然是閃耀的。

    現今翁鬧研究文獻日益增多,讀到一些翁鬧與文友間談詩論藝的觀點,十分有趣,有機會拾柒號會再補上。當然,拾柒號印象最深刻的一句,就是Blog公告欄上寫的:「看起來半調子的文學,才是詩的必備條件啊。」

 

 

文章標籤

文十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昨日之歌【2010年書與人專輯年度散文總評】

2010年台灣散文回顧 編輯部 ◎張瑞芬


寫這篇文章的十一月中旬,五都選舉巷戰方酣,我剛看完陳少聰新書《永遠的外鄉人》,案首則是稍早讀完的舒國治水城臺北》、馬世芳《昨日書》、亮軒《壞孩子》、吳億偉《努力工作──我的家族勞動紀事》。這麼多書同時配上黑白照片,訴說起往日情懷,並記起自己的父親母親,在秋冬之際,特別令人感受到一種暖老溫貧的安生意味。如果再加上稍早的蘇偉貞《租書店的女兒》、周志文《記憶之塔》、古蒙仁《虎尾溪的浮光》、王文娟《微憂》或鄭鴻生《母親的六十年洋裁歲月》、李志銘《裝幀時代》,這2010年的台灣散文,竟好像要被昨日之歌的裊裊旋律淹沒了似的。正如鮑伯.狄倫(Bob Dylan)1964年"My Back Pages"的歌詞:「我彼時是那樣蒼老,如今卻更年輕了」。這世界有什麼是不能移易的嗎?好與壞,是與非,黑與白,信念與謊言,這樣無礙的並存著。


文十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